4月9、10日,金融学院在线上举办金融双周论坛第五十六讲,出席此次论坛的有我院院长易行健,党委书记徐昶斌,副院长展凯、张浩、杨菁菁,党委副书记赵观音,金融学系主任许振国、副主任邓洁,投资与理财系主任吴柏毅、副主任刘浩,金融工程系主任张群,保险学系主任任辉、副主任邓超,学院教师姚海祥教授、周利副教授。
4月9日上午,来自澳门大学的时芳泉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曾庆铎博士、中山大学的杨锐锋博士分别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时芳泉博士带来了主题为“基于压缩逆协方差矩阵的改进型最小方差组合”的研究分享,他提到,常见的协方差估计量是样本协方差矩阵,但样本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通常比较分散,这导致样本协方差的逆矩阵中存在严重的估计误差。为了处理这个问题,他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压缩Schatten p 范数(𝑝 ≥ 1) 来估计逆协方差矩阵一般框架。该方法具有计算快速和高效的优点,另外,也没有假设逆协方差矩阵具有稀疏性结构,更适合描述现实世界中资产收益率的特征。杨锐锋博士的分享主题为“重男轻女、助儿成家与老年家庭消费房产财富效应”。他运用中国家庭调查数据,从子女存在及数量、子女性别、子女婚姻状况、不同类型购房预期等角度,深入考察遗产动机、“重男轻女”和“助儿成家”如典型的购买婚房对老年家庭消费房产财富效应的影响。曾庆铎带来了主题为“公共情绪与价格传染”的研究分享,他通过构建多资产理性预期模型来描述价格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市场上存在两种效应:(1)联动效应:两类资产的知情交易者在信息获取上存在正的相关性;(2)挤出效应:公共情绪的相关性越高,知情交易者信息获取的激励越小。
4月9日下午,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孙晓珂博士、复旦大学的刘媛媛博士、美国Texa A&M大学的吴夕博士分别进行了分享。孙晓珂博士的分享主题为“医疗保险、健康资本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研究”,她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聚焦健康资本因素,研究医疗保险、健康资本对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的结论为:整体而言,医疗保险及健康资本水平对我国居民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持有概率及所占比重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医疗保险的促进作用最大,健康资本水平次之,医疗保健支出的促进作用最小。
刘媛媛博士就“Social Security Contributions and Corporate Financing Decisions: Evidence from China’s Social Insurance Law”进行了分享。利用2011年《社会保险法》出台这一准自然实验,她的研究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社会保险缴费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社会保险缴费增加对公司资本结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该效应在劳动密集型、融资约束严重和所处城市财政压力大的企业更为凸显。吴夕博士带来了主题为“多重不对称信息下逆向选择的识别----来自美国人寿保险市场的证据”的研究分享。她使用Heath and Retirement Study(HRS)数据考察了美国人寿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首先,发现美国人寿险市场同时存在两种不对称信息。进一步地,发现这两类不对称信息呈相反作用,使得在传统框架下无法识别与风险相关的(第一类)不对称信息。最后,建立适用于多重不对称信息情况下检验保险市场是否存在逆向选择问题的计量模型;提出具有一般性、稳健性的计量检验方法;并成功识别出保险购买和被保险事件发生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4月10日上午,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钟茜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的赵阳博士进行了分享。钟茜博士的分享主题为“全球金融周期、汇率管理和货币政策”,她通过构造包含异质性风险冲击的金融市场的两国DSGE模型,从理论上刻画了全球金融周期对外围国的影响,并讨论了外围国汇率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最优方式。赵阳博士带来了主题为“体制内关系、创业规模与新创企业成长”的研究分享,他使用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研究创业者的体制内关系对新创企业的创业规模和长期成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拥有体制内关系的创业者不仅创业规模更大,而且创业后的净资产复合增长率也更高。